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
深度关注|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
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,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

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四中队民警朱晓晴: 对戒毒人员要授人以渔

发布时间:2019-01-24  来源:《深圳警察》杂志  字体大小[ ]

【封面故事】暖阳朱晓晴

  朱晓晴,带领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四中队,致力于戒毒教育感化工作,其团队通过帮助女性吸毒人员戒除毒瘾、回归家庭、重返社会,以及创新“女性合成毒品成瘾者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”,摘取了2017年“全国巾帼文明岗”的集体荣誉,其个人荣获“全省优秀人民警察”称号。朱晓晴凭借着阳光向上的个人魅力、温暖人心的言行宗旨,在教员和学员中获得了普遍赞誉。

  纤细的身姿,瘦弱的茎干和绝伦的花朵构成了罂粟的表象,当罪恶之手伸向它时,罂粟就会变幻成为蛊惑人心的毒药。此时此刻,笔者站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大门前,望着这唯一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长桥,尽管烈日高悬却人心不暖,直到见到了她。一米开外的她,温润如水的笑容一侧,正挂着两个浅浅的泥窝,微眯的眼角牵引着满溢星辰的双瞳,闪闪发亮让人移不开眼,这个如暖阳一般的她就是朱晓晴。

  落座后,朱晓晴移动至离我相隔几米的地方,未问起缘由她便道:重感冒还没有好全,万一传染到你就不好了。在我眼里,这个异常暖心的举动,朱晓晴却很自然。在这个橙瓦白墙交相辉映的戒毒所里,外人可能会认为“严肃”是这里唯一的代名词,朱晓晴却不以为然。朱晓晴所带领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四中队,每一位女警都兼任着教员的日常工作,每一个女学员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,都与朱晓晴她们几个息息相关。生活上的关心、学习上的关注,四中队的每一位教员都身兼数职,她们一会儿是课堂上严厉的老师,一会儿又是生活中知心的大姐姐。

  “戒毒所”三字,注定令此处的负能量弥漫始终,但在朱晓晴的举止言谈里,丝毫不觉那种料峭寒冰的消极感,她身上拥有的是每时每刻都不会暗淡的一米阳光。所内的每一个学员,无不遭受过毒品成瘾、摧残身心的经历,戒毒之难并不是难在戒除生理上的毒瘾,而是难在戒除心理上的毒瘾。朱晓晴坦言,每当看到自己本已送走了的学员,又一次踏进戒毒所的大门,更甚于有的学员或许已经来来回回过七、八次,那种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无力感便是她最不想回忆的。戒毒是世界公认的难题,十分付出能有一分收获便是成功,所以对于戒毒管教而言,唯有强大的内心和“坚信美好”的能力,才能在“怒其不争”之后,依然百折不挠、锲而不舍。

  毒品的世界不分年龄,朱晓晴目睹了戒毒所在十年间学员日趋年轻化的现象,越来越多的合成毒品成为年轻人迷失的“噩梦”。相较于传统毒品,损害神经的合成毒品样式新奇、多变,吸毒人群试图借助其所带来的大脑兴奋感,一次次地逃离现实,代价则是脑神经的不可修复性损伤。朱晓晴深知毒品的危害,因此对那些初次进入戒毒所,家人以及本人都有着强烈戒毒意愿的学员,她希望能为她们的家庭创造一个圆满的结局。朱晓晴说,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,由于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的传统家庭分工,使得女性对家庭的影响尤为突出,因此对女性戒毒学员的教育挽救工作也尤为重要。

  值得欣慰的是,朱晓晴与四中队全体战友们一起摸索出的实验班成效显著。在她的手机相册里,班上的学员们脸上浮现出的都是对新生活的期望和憧憬。谈到学员戒除心瘾的难题,朱晓晴认为:关键在于思想改造、心灵洗涤,以及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。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感化工作理念,四中队的全体民警,合力为实验班学员定制了以“戒毒康复、心理矫治、行为养成、个性化教育以及回归能力培养”为主要内容的递进式教育培训课程,其意为“授人以渔”。

  去年以来,实验班融入了音乐治疗元素。一个打击乐器培训机构应邀公益进驻了戒毒所,为学员们带来了具有独特个性的非洲鼓课程。之所以把音乐元素应用于戒毒心理的矫治,除了音乐本身独特的治愈效果外,习练乐器的过程更是对学员耐性、毅力、自律性的进一步培养,同时也可让她们收获自信、积极的生活态度。朱晓晴看得出来,年轻一点的学员们都沉浸在了非洲鼓热情奔放的魅力中,而朱晓晴为了能够与学员们拥有更多共同话题,走进她们的心里,也笨拙地学起了对自己而言异常陌生的非洲鼓。朱晓晴说,这些学员中,有因离家出走辗转各地,不得已才染上毒瘾的年轻女孩;也有因父母忽视,被社会闲散人员蛊惑, 而迷上毒品的在读学生。看着朱晓晴手机视频中,那个一边喊着“晴姐”一边有节奏性地拍起非洲鼓的女孩,谁能够想到这个“花季少女”曾备受毒品的摧残。

  作为戒毒所管教之一的朱晓晴,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来来往往,心里自然希望她们不要再踏进戒毒所,她说:“哪怕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最终成功戒除毒瘾,也是对她的认可,对四中队整个团队的认可。”有许多已经走出戒毒所的女学员,遇到生活上或者工作上的难题,都会习惯性地联系朱晓晴,让她帮自己斟酌一二。或许在这些学员眼中,朱晓晴不仅仅只是一个知心的大姐姐,还是一盏苦海明灯。不久前,一名已回归社会的学员给朱晓晴打来电话,对方告诉她:自己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,迈入了结婚生子的人生新阶段,特地打来电话以表感激。

  朱晓晴缓缓翻动着手机相册,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保存着四中队每一位女警执教时的课堂风采,每一个学员认真上课时的专注模样。其中,有主讲法律法规、女性健康的老管教,也有指导运动健身、分享阅读的新教员;有开怀大笑共享烘焙课程成果的老学员,也有欣喜异常宛如专业鼓手的新学员。唯独朱晓晴自己,照片少之又少,只有一张纪念四中队荣获“全国巾帼文明岗”的集体旗袍照。其实,朱晓晴不知道的是,她在拍摄这些照片的同时,自己也成为了定格在教员和学员心中,许久也抹不去的风景。

  文/谢林菊 图/曹铁帅

中国公共新闻网摘编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